金沙集团(186CC·认证)成色有限公司-Made in China

光“伏”|转型轻资产、卷专利、闯中东……光伏企业逆境中寻求生存之道

栏目: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4-09-06
分享到:

“行业经历了前几年的疯狂扩张之后,自然而然就会进入一个调整阶段,没必要制造一种很悲观很恐慌的情绪。”在光伏行业资深从业者于谦(化名)看来,如今光伏行业所谓的“水深火热”,不过是成长过程中必然经历的“阵痛”。

行业未来依然可期,只不过按照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企业所面临的挑战又是严峻而复杂的。市场格局在悄然改变,龙头企业、中小型企业以及个人创业者如何在残酷的竞争中找到生存之道,成为了当下最为紧迫的问题。

行业远未饱和,优胜劣汰是必然过程

“都说光伏行业产能过剩,过剩的是什么样的产能?这个行业真已经饱和了吗?这些都是有待商榷的问题。”与记者对话的过程中,于谦开篇便提出了两点疑问。

关于产能过剩的话题,早在2022年前行业内就多次提及。事实上,近十年来,中国乃至全球光伏市场扩增一直“始料未及”,装机量持续“超预期增长”。2016年,“十三五”规划中计划,到2020年底全国总装机量达到105GW,但实际2017年累计装机量就超过了130GW;2018年,“十三五”中期重新评估,将2020年预测量提高到210GW,但实际到2020年累计装机量超过了253GW,而2023年这个数字又达到了610GW左右。

 

2023年10月11日拍摄的江苏省兴化市千垛镇连片的光伏发电板(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产能过剩这一结论是根据市场供需关系得出的,而现阶段的光伏市场供过于求,原因又是复杂的。”于谦以国内农村光伏市场为例向记者解释,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农村市场的光伏覆盖率至少需要达到40%左右,但实际情况仍是个位数,原因就在于农村的电网、变压器等基础设施受限制,承载不了这么多的光伏设备。“一旦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升级改造之后,这将会是个广阔的蓝海市场。”

数据也佐证了这一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统计,截至2023年11月,我国农村地区户用分布式光伏累计安装户数超过500万户,仅占农村总家庭数的3%左右,光伏安装远未达到饱和,还远不到真正的产能过剩。

“现阶段的产能过剩是一直存在的结构性过剩,是一个淘汰落后产能的过程。”于谦解释道,以硅片切割领域为例,如今,市场要求硅片‘又大又薄’,企业要想占据竞争优势就需要迅速迭代切片机以满足市场需求。新的切片机迭代,那么早期投产的设备会相对落后,部分太早期的产能可能变成了‘过剩产能’。相对的,硅片环节固定资产投入后再迭代设备的成本相对较大,一些不具优势与能力的企业可能会因无法承担成本压力而被淘汰。

“站在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优胜劣汰’往往是推动行业进步的重要机制。”于谦表示。

中小企业首当其冲,转型“滚动开发”轻资产战略

业内普遍认为,在这场淘汰厮杀中,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新入局者首当其冲。

企查查数据显示,近5年来,我国注销或吊销的光伏企业有8.8万家,其中中小微企业达8.4万家,占比高达95%。在注销或吊销的中小微企业中,成立年份在三年以内的有5.1万家,占比超过60%。

“如今光伏行业的竞争早已发展到了全产业链的竞争,现在这个阶段,有渠道、有品牌、有客户、有独特技术、有产业链的竞争优势,拥有这‘五有’的企业才能活下来。”从业近20年,曾在多家光伏头部企业任职的新能源行业资深人士夏爱民向记者表示,而这“五有”恰恰是中小企业所欠缺的。

“与其与这些家底雄厚的大企业硬碰硬,不如变换赛道寻求转型,或许能开辟另一种增长空间。”于谦认为,例如,“滚动开发”的轻资产模式,就是很多中小型企业的选择。

“滚动开发”的轻资产战略,顾名思义强调的是通过有限的资金投入来实现项目的持续发展合作扩张,在光伏行业中,企业更多地参与项目的规划、设计、安装和服务等方面的工作,而不是直接投资于电站本身的建设或持有,企业可以先分期完成一部分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然后利用这部分项目的收益去支持下一期项目的建设和运营。

目前,上市企业晶科科技、明阳智能、海尔旗下纳晖新能源为代表的优质光伏企业已逐步实现公司的轻资产化运营和资金使用效率快速提升。

据晶科科技2023年年报显示,得益于公司加速推进“滚动开发”的轻资产运营战略,公司业务布局与资产结构进一步优化,实现营业收入43.70亿元,同比上升36.72%;实现归母净利润3.83亿元,同比上升77.05%。

龙头企业:卷专利、闯中东

近日,天合光能和阿特斯这两大光伏巨头的专利诉讼风波备受关注。双方争议的焦点在于N型TOPCon技术,这一技术在光伏组件领域具有显著优势,能够降低衰减率并提高双面率,因此成为众多光伏企业竞相争夺的技术制高点。

先进的技术意味着先进的生产效率和产能,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光伏产业链大部分环节价格接近底部,下跌空间非常有限,通过技术创新降本增效是光伏行业未来一段时间的主旋律。

 

在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一家光伏企业内,工人在生产线上忙碌(2023年6月14日摄)。新华社发


“面对行业低迷现状,企业自救的策略是多样且复杂的。”新智派新质生产力会客厅创始发起人袁帅表示,积极寻求海外市场的拓展,通过国际化战略布局,利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差异和增长潜力,实现业务的多元化和全球化,以减轻单一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已是很多龙头企业的必答题,而为了避免国际贸易环境恶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它们不约而同将“出海”目的地定在了中东。

据不完全统计,仅2024年7月份,就有6家公司发布公告称,在中东制造产能或项目规划。

中信博在中东非区域在手跟踪支架订单为23.07亿元;阳光电源与ALGIHAZ签约全球最大储能项目;TCL中环在沙特成立合资公司建设年产20GW光伏晶体晶片工厂;晶科能源在沙特成立合资公司建设10GW高效电池及组件项目;钧达股份拟于阿曼苏丹国苏哈尔自贸区投资建设5GW高效电池生产基地。中国电建与阿吉班光伏项目控股有限公司签订EPC合同。合同金额约为53.84亿元。此前,还有协鑫科技、天合光能等多家光伏龙头企业纷纷宣布中东投资计划。

事实上,与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并称为出口“新三样”的光伏产品,本就是中国出口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根据2024年前8月数据,我国光伏电池、组件累计出口金额与去年同期持平,前4个月甚至出现同比下滑,略有“降温”势头。在此背景下,通过海外建厂不失为寻求“第二曲线”的好方法。

在逆境中寻求突破和成长,企业亟待各展所长、各出奇招。

(文章来源:半岛都市报)